肝胆扶国,信义招财,智慧保身。善度时审势,饱学献策;听言辨色,厚睿明心。助越伐吴,陪君受辱,数载韬光一念存。辞官去。自江湖看月,山野读云。
胸襟潇洒绝伦,立名号翩然商海巡。赞德播乡梓,积裘傲古;诚行贾市,聚富骄人。三散家资,三迁住所,进退裕如不恋金。真鼻祖,令道生施礼,儒士称尊。
范蠡(公元前536年—公元前448年) ,字少伯,华夏族,春秋时期楚国宛地三户(今河南淅川县滔河乡)人。春秋末著名的政治家、军事家、经济学家和道家学者。曾献策扶助越王勾践复国,后隐去。著《范蠡》二篇,今佚。范蠡为早期道家学者,楚学开拓者之一。被后人尊称为“商圣”,"南阳五圣"之一。虽出身贫贱,但是博学多才,与楚宛令文种相识、相交甚深。因不满当时楚国政治黑暗、非贵族不得入仕而一起投奔越国,辅佐越国勾践。传说他帮助勾践兴越国,灭吴国,一雪会稽之耻。功成名就之后急流勇退,化名姓为鸱夷子皮,遨游于七十二峰之间。后定居于定陶(今山东菏泽市定陶区),期间三次经商成巨富,三散家财,自号陶朱公。世人誉之:“忠以为国;智以保身;商以致富,成名天下。”后代许多生意人皆供奉他的塑像,称之财神。被视为顺阳范氏之先祖。
评论